特殊的党课:《永远的丰碑》
胡杨河7月10日讯(胡杨融媒记者 陈露 王子恒 刘笑天)为推动七师胡杨河市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7月7日,师市融媒体中心在演播大厅录制了大型访谈节目《永远的丰碑》,这既是一堂生动的党课,又是师市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永远的丰碑》回顾了七师第一代开拓者王云龙和杨新三的奋斗历程,深情讲述了他们“活着一起战斗,死后一起守候”的感人故事,热情讴歌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老兵精神。
从1949年到1992年,王云龙与杨新三共事了43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他们和无数第一代军垦人一起,先后开发建设了炮台、小拐、车排子垦区和奎屯垦区。在车排子垦区,一二三团五连七号地就是他们开垦的第一块庄稼田。两位老人生前留下遗愿,死后把骨灰撒在他们亲手开垦的土地上,共同守望他们深深热爱的家园。1992年,王云龙去世后,他的骨灰撒在了一二三团五连七号地。时隔30年,杨新三的骨灰也埋在了这里。
访谈节目还特别邀请了王云龙和杨新三的亲属做客演播厅,为大家分享了两位老人生前鲜为人知的故事。
杨新三的女儿杨夏荣说:“先辈虽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一代一代传下去。”
王云龙的女儿王丽秋说:“我们有传承兵团精神的义务和责任,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们就会去宣传,让后代们知晓先辈们的峥嵘岁月。”
师市融媒体中心和一三〇团育才路社区的全体党员,现场聆听了这堂特殊的党课,深受教育。
“两位老人为军垦事业,奉献了一辈子,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要发扬兵团精神,把我们的兵团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繁荣富强。”胡杨河市居民王焱接受采访时说道。
师市融媒体中心第二党支部书记韩应全说:“作为一名党员,传承好、学习好、宣传好兵团精神、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