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团社保所:便民零距离 服务有温度
走进一二八团社保所,老年人“绿色通道”映入眼帘,走进办公区域,服务窗口摆放着“老年人优先”的指示牌、休息区设立了“老年专座”、办公桌上还放有老花镜、放大镜……一个个细节和老人们一声声的赞扬,一二八团社保所将尊老、爱老、助老工作落到了实处,不断提升老年居民的满意度,获得感与幸福感。
暖心社保重点是暖
“谢谢咱们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及时帮我解决了相关问题。真的太感谢你们了!”2月2日,一二八团社保所业务经办人员悉心帮助一位老年人办理业务,贴心服务获得老人点赞。
为了做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服务理念,一二八团社保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社保爱老助老贯彻到工作中,并且在社保大厅设置了“绿色通道”“绿色专座”等服务设施。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认识到社保所不单单是社保经办机构,还是团场老年人的“社保服务所”。
家住乌鲁木齐的马春福是上世纪70年代从陕西来团场支边的知青,从参加工作到退休,在团场奉献的一辈子。年事已高的他身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在昌吉访亲时,血糖、血压突然升高难以控制,急需住院。由于没有昌吉的联网备案,无法结算。
于是,他的家属联系到了一二八团社保所工作人员张瑞,张瑞了解情况后,立即告知家属们审核通过就可以在昌吉市的医院进行联网报销,并细心指导其在手机上进行急诊住院登记备案。张瑞一直跟马春福保持联系,帮助进行急诊备案,并积极联系七师胡杨河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审核人员,利用晚上的空闲加班审核,帮助他成功在医院完成了住院联网报销。
热情服务心肠要热
“我想找我弟弟!”1月初,远在几千公里外的刘老先生电话里激动又颤抖的声音,牵动了社保所工作人员的心。
刘老先生父亲是上海人,1958年来到一二八团支援边疆建设,将刘老先生留在了上海,父子俩最后一次联系还是在1973年。近五十年的时间跨度,4000公里的距离,很多信息和人已经物是人非,难以寻找。如今刘老先生年事已高,想再见弟弟一面,于是在网上查询一二八团社保所的信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打了这通电话。
虽然寻亲不是社保工作范围,但是工作人员还是通过全民参保数据比对、走访,联系连队(社区)“两委”打听,最终确定了刘老先生弟弟的联系方式,帮助他们取得了联系。
据了解,一二八团社保所每年都会定期开展社保“敬老助老”关爱老年人活动,除了在工作中为老年人开通绿色服务通道以外,每年还完成类似以上助老爱老事项二十余件。团场社保参保率100%、医保参保率100%,退休待遇支付和医保报销待遇支付100%。多年来,社保所工作人员以微笑和热情,让前来办理业务的老年人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也让老年人健康养老有了保障。
宣传护航秘诀在勤
“您好,这是老年人养老防诈骗宣传指南,您看看,以免上当受骗。”宣传活动中,一二八团社保所副所长张继磊拿着“防电诈”“老年人健康知识100讲”等宣传手册,在文化宫门口向来往的老年人耐心讲解养老诈骗惯用手法及防范措施,合理膳食、科学养生等知识,引导老年人时刻提高反诈、防护等意识。
在疫情防控期间,社保所值班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在曾开展的“电话传真情 温暖老人心”活动拨打过的五千余名退休人员电话中,筛选出了362个长期在家且疾病较多的退休人员,通过拨打电话的方式送政策,宣讲疫情防控期间工资发放、养老认证、住院报销等老年人关心的事情,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为营造浓厚的社保助老氛围,一二八团社保所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作、更换宣传标语、海报,组织发放六百余份《致一二八团老年人的一封信》,信上详细讲解了养老认证、退休工资发放、医保报销、居民医疗保险的缴纳及社保所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让团场的老年人都能全面了解国家社会保险政策和社保惠民政策。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工作人员会上门进行待遇资格认证,送政策、送服务进家门。
一二八团社保所强化服务意识、效率意识和标杆意识,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在工作细节上狠下功夫,用真诚、贴心的服务温暖老年人,打通社保服务“最后一公里”。(胡杨融媒通讯员 张瑞 特约记者 温婷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