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社互动+非遗学艺+红色寻根 七师·淮安青少年夏令营打造“行走思政课”
胡杨河8月6日讯(胡杨融媒记者 郭雪雪 通讯员 金斌星)8月5日,为期7天的七师·淮安青少年手拉手夏令营——“跟着苏超去研学”活动圆满落幕。营员们通过瞻仰伟人故居、学校结对互动、名著互赠、运河夜游等丰富活动,深入体验淮安历史文化,满载收获。
淮安是革命老区,既有“运河之都”的美誉,也兼具着光荣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是一代伟人周总理的故乡,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8月1日,营员们走进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聆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赤子故事,一同向总理塑像敬献花篮。
“我将继续多读书、敢担当,传承周恩来总理的崇高品质,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营员曙阿河说。
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内,松柏苍翠,庄严肃穆。营员们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依次深入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壮志亭、纪念碑广场,深入了解82位勇士浴血奋战、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当年的战斗非常惨烈,有的人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更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把革命烈士的精神传承下去。”营员李芋帼说。
研学中,营员们还走进吴承恩故居,探秘西游乐园。游览河下古镇,通过现场参观、场景体验,近距离感受西游文化,读懂创作初心、理解精神内核,品味经典名著的独特魅力。
“进一步了解了吴承恩的生平事迹以及《西游记》创作背后的故事后,我对西游文化的了解更深了。”营员王俊杰说。
研学不仅在于“看”与“学”,更在于“思”与“交”。营员们先后走进新安小学、淮州中学、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进行交流互动,深入了解“新安旅行团”的光辉事迹,通过结对互动、名著互赠、学习非遗技艺等,体验淮安深厚的文化底蕴。
“我第一次尝试拓印,我觉得非常有趣,后面我还会继续学习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多技巧。”营员热依那提说。
此次活动由淮安市委宣传部、七师胡杨河市党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援伊·淮安援疆工作组、师市团委、教育局等精心组织,进一步促进淮安与七师两地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深化“苏韵伊情·师市同心”的工程内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注入了青春活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