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防控一线 尽显党员本色
——记七师胡杨河市疫情防控战线的优秀共产党员
编者按:
在七师胡杨河市疫情防控一线,有这么一批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中有退休不退岗的老党员、援疆干部、连队普通党员、派出所民警、医院检验人员。他们把满腔热血和热忱奉献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服务人民、勇于担当、冲锋在前、甘于奉献的光辉形象。
坚守励初心 奉献显党性
2022年1月,怀着对党的忠诚、对边疆各族人民的热爱、对西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信心,滕峰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22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毅然从首都国家卫生健康委中日友好医院奔赴新疆,来到兵团奎屯中医院挂职,担任党委委员、副院长。滕峰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实际行动践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
闻令而动 火速支援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工作,当得知七师胡杨河市组建医疗队伍,驰援八师石河子市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毅然决然踏上抗击疫情的征途,奔向了战疫主战场、最前沿。无论是援疆还是支援抗疫,滕峰都选择担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使命,忠于职守,逆行而上,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贡献力量。
面对陌生的环境,滕峰认领任务后,发挥好队长管理协调作用,积极与队员沟通交流,悉心嘱咐的同时,为他们鼓舞打气,并默默记下大家的喜好、习惯,以便更好地照顾大家。
“每个队员都是好样的,他们在接到任务的时候都是积极响应,让我非常感动。我要努力为大家排忧解难,让我们这个团队能发挥最大能量。”滕峰说。
护佑生命 勇于担当
一到八师石河子市,滕峰就带领驰援队伍迅速投入核酸检测和终末消杀。他们负责的都是感染风险较高的区域,工作任务艰险。大家毫不畏惧,快速调整状态投入紧张“战斗”。
按照相关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必须提前到场进行消杀,穿戴好防护设备。为保证工作质量,滕峰带领队员们认真细致地对每个楼层进行消杀,不漏一处、不落一角。一天工作完成,当大家脱下防护服时,身上衣服已泛出了盐花。
立秋后,当地仍是持续高温,驰援队员在酷热中坚持开展工作。“我们工作得越细致,群众就能越早拥有更安全的生活环境。我们都是连轴转,穿着防护服,没法吃饭,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任务。”滕峰说。
病毒无情 人间有爱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党员就是一个突击手,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支援八师石河子市“抗疫”医疗队成立临时党支部,滕峰担任书记。滕峰说:“我们一定牢记师市党委的嘱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到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旗,让党旗在八师石河子市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在驰援工作中,奎东农场医院医师惠志军脚趾受伤,他默默忍着疼痛依旧背着沉重的消杀工具,坚持完成消杀工作任务。滕峰为他进行紧急处理,并嘱咐他休息一天。惠志军说:“我可以休息,病毒不会休息;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也不能休息。”
目前,滕峰带领的七师驰援队伍已经连续奋战了二十多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责任与担当。疫情面前,他们争分夺秒,“医”无反顾!
捐款献爱心 防控显初心
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一二六团九连党员马全喜主动担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捐款1万元,并与广大党员群众一起共筑抗击疫情的“防护墙”。
马全喜199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被师、团评为劳动模范、多元增收致富能手、道德模范、学雷锋标兵,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2021年被评为“兵团优秀共产党员”。
奉献爱心 做“暖心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检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这已是马全喜第三次为抗击疫情捐款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伊始,他先后两次累计捐款1.1万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今年8月,马全喜再次主动捐款1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马全喜家中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患有高血压,腿脚不便,出行困难,平常身边离不开人,但马全喜毅然与九连职工群众共同坚守前沿阵地。他说:“忠孝不能两全,组织给予我信任,我要给予百姓依靠。”
对于连队居家不能外出的职工群众,马全喜经常起早帮他们购买蔬菜等生活用品,并及时送货上门。一次,一家8个月大的宝宝奶粉吃完了,家长寻求马全喜的帮助,想让他帮忙选购,马全喜到处询问,最终购得奶粉,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担当作为 做“贴心人”
“我是党员,我报名做志愿者!啥脏活累活我都能干。”8月1日,马全喜一早冲到九连连部,主动请缨,参与到人员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连队面积大,散户众多,马全喜对九连的地形比较熟悉,偏远散户也基本认识。他骑上摩托车,带着“两委”成员挨家挨户上门排查,从上午10点到下午3点,他脸上布满灰尘,汗水浸透衣背。他仍笑着说“没事没事,我不怕累,只要咱们把人员信息摸清楚,给职工群众把防疫知识宣传到位就行。”
在排查时,马全喜发现职工付刚的母亲郭爱叶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做核酸。询问后得知,郭爱叶因腿摔伤不能行走。马全喜立即联系社区进行报备,经社区协调后,工作人员上门采样。
付刚说:“感谢你们帮助解决我母亲做核酸的难题,党员是我们群众最贴心的人。”
坚守岗位 做“耐心人”
“站好岗、担好责、带好头,全力构筑疫情防控的‘防护墙’,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马全喜的心声。
九连外围有一片地连接兄弟团,存在人员流动隐患,不利于疫情防控。马全喜在该卡点值班时尽职尽责,对所有过往人员进行劝阻,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对个别“难缠人”反复劝导,不急躁、不顶撞,取得每个人的真心理解,收到了很好劝导效果,最大限度地控制了人员流动,有效地阻断了疫情传播风险。
面对疫情防控工作,马全喜用细心换来安心、用爱心凝聚力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着力量。
守护好卡点 履职担使命
车排子垦区公安局柳沟派出所四级警长王全阳,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带队24小时轮班值守卡点。对不符合防疫政策的返程人员,他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劝返;面对过往车辆的求助,他热心帮助、真诚服务,递上一瓶水、端上一桶热腾腾的泡面,送上补给物资。他用汗水和奉献守护卡点疫情防控安全线……
自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王全阳忘我奉献,始终坚守抗击疫情的一线,一次次出色地积极应战,积累了丰富的防疫经验。
冲锋在前 守护平安
王全阳所在的72公里检查站位于奎阿高速一二八团立交桥与217国道交汇出口处,不仅是外防输入的重要关口,还是保障民生和企业物流畅通的关键环节,可谓车排子辖区的“东大门”,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道防线。过往人员车辆多,防控工作量大,任务异常繁重。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王全阳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发扬共产党员连续作战优良作风,每天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人员车辆如何防控查验、检查站工作区和生活区如何消杀、如何应对紧急突发情况、如何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如何调整站点值班人员的休息和饮食等,王全阳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同时,还及时解决过往群众“急难愁盼”各类困难诉求。
检查站的工作辛苦又繁杂,查验行程、设备消杀、核查信息、登记信息、引导劝阻、接待群众咨询、提醒群众戴好口罩……王全阳与战友用担当守护着辖区群众的平安与健康,用行动体现着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
克服病痛 践行誓言
连续二十多天在一线日夜坚守,一般人或许早已承受不住。王全阳虽患有眩晕症等慢性疾病,身体经常乏力和水肿,但他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民辅警共同坚守检查站。
每天早上九点不到,总见到他在站前忙碌,交接部署当天工作、提醒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杀、疏导车辆、排查风险地区人员、解决大货车滞留问题、协助各部门做好隔离管控等工作。忙完白天的工作,晚上九点半之后,他又在会议室总结当天工作,带领大家学习查控新要求。
领导准备给王全阳调整岗位,但被他婉言谢绝。他说:“自己的事小,疫情防控事大,我不能离开抗疫一线。”
初心如磐 使命如山
打铁还需自身硬。王全阳始终把“立警为公 执法为民”的思想贯穿于一言一行。他经常说,作为警察,代表党和人民执法,我们的行为和形象与党的形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一名坚守在抗疫和维稳一线的人民警察,王全阳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强化政治站位,在思想和行动上同局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人手少、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关键时期,带病坚守岗位,以身作则,勇毅逆行,以无悔的作为和奉献精神,在战胜挫折和面对挑战中践行着入警时的铮铮誓言!
退休不离岗 余热映初心
一二五团康乐社区退休党员秦素霞奋战在小区“抗疫”一线,书写了退休党员甘于奉献的赞歌。
秦素霞是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光荣退休二十多年来,她发挥余热,无私奉献,受到了社区居民的好评。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她坚持以身作则,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动员身边党员、联户长参与疫情防控,坚持退休不离岗,到社区积极发挥光热,与社区工作人员共同抗疫,彰显共产党员的风采,受到了社区党员和居民的一致好评。
齐心协力守一线
2022年8月以来,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了充实防控力量,康乐社区党支部动员社区党员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最前沿。第二天,秦素霞便主动来到社区报到,成为第一个志愿者,在她的带动下,有4名联户长也相继成为志愿者。
8月以来,社区需要对辖区居民进行全面摸排,秦素霞在接到任务后,没有犹豫,主动承担起光明里6栋居民的摸排任务,并在小区里发动志愿者帮助开展摸排工作,为社区及时完成排查提供了极大帮助。
连日来,秦素霞组织志愿者在康乐社区党支部的带领下,奋战在小区抗疫一线,不喊苦和累。每天早上7点到中午2点、下午5点到8点,一天两次利用“小喇叭”在小区中进行巡逻宣传,耐心提醒居民不聚集、非必要不外出、规范戴口罩,引导居民科学积极应对疫情。
暖心担当服好务
秦素霞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化身小区疫情防控劝导员,面对居民对做核酸检测的不理解和抱怨,她耐心与居民沟通,反复向居民宣传疫情形势和按时参与核酸检测的必要性。
由于推行使用健康码进行全民核酸检测,辖区内的老人群体无法快速适应,秦素霞带领两名好“姐妹”,第一时间来到社区学习如何注册使用健康码,并坚持每天在小区帮助老人注册健康码,为顺利有序开展全民核酸检测提供了服务保障。
面对每天近十二小时的工作量,社区“两委”成员担心秦素霞身体吃不消,但她总是笑着告诉大家:“我虽然年纪大,但能为居民尽一点绵薄之力,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也是一名老党员应尽的责任。”
力所能及作贡献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秦素霞带领志愿者们化身“及时雨”,缓解了社区防控压力。
作为一名党员,秦素霞能够在居民需要时,及时亮明身份、挺身而出,成为了居民与社区的贴心人。
秦素霞戴上红袖章、拿起小喇叭、带领好“姐妹”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大家称赞她,她总谦虚地说:“我虽不能为社会作更大贡献,但在特殊时期,我也希望能为疫情防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是我作为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退伍不褪色 “疫”线勇担当
七师高级中学食堂负责人李宝强,从早年的消防战士到面点师,再到食堂保管员,他时刻以一名军人的优良作风严格要求自己。疫情防控期间,他精心为全校师生做好生活保障服务,尽显退伍军人和一名党员的担当和情怀。
主动战“疫” 彰显本色
8月29日晚,已下班回家的李宝强突然接到学校通知,让他和食堂其他工作人员立即收拾行李返回学校,集中住校工作。他二话没说,一一通知到位,并耐心解释。当晚11点,食堂18名工作人员全部到岗,无一请假。自此,他带领团队立刻投入到为在校的一千四百多名师生员工准备一日三餐的工作中,并装入餐盒配送到各个宿舍,这是平时工作量的三倍之多。
配货、消杀、配餐、协调……李宝强每天穿梭在各操作台前,在上下两层楼之间奔波,每天步行几万步。他说:“我是退伍军人,关键时刻,我不站出来谁站出来!”
部队的经历磨练了李宝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无论多累多苦,他都毫无怨言。他说:“投身防控工作不仅是责任,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保证全校师生生命健康安全就是当前最大的工作任务。”
细化服务 使命必达
保障住校师生舌尖上的安全,是食堂义不容辞的责任。期间,三个年级学生和教职工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食堂工作人员要分时段将三餐逐一配送到师生宿舍,每天配餐量高达三千多套,人手严重不足。李宝强给食堂18名工作人员做思想工作:特殊时期,只要大家团结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对于食堂的每名员工,李宝强都像家人一样关心关爱,让他们即便离家住校,也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由于学校实行防控管理,外来车辆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每天配送到食堂的物资只能送到学校大门口,李宝强带着几名男同事,当起了搬运工。年过五旬的他,搬货卸货,丝毫没有退缩,蔬菜、肉类……每天几百公斤的物资一一搬运配送到位。
物资消杀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30公斤重的喷雾桶,每天三次每次半小时的消杀,让李宝强的肩膀留下了深红色的印痕,腰酸背疼,他却从不表现出来。
初心不改 继续前行
每天凌晨四点半,当大家还在睡梦中时,食堂已灯火通明。大家忙碌在各个岗位,只为全体师生能按时吃上早餐。这时的李宝强更忙,他要查看每个岗位的工作情况,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在岗,每个岗位都在正常运转,每件事都要万无一失:准备早饭、送餐、消杀、配货……
晚上十点半,李宝强要向全体食堂工作人员通报当天的工作情况,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完善。凌晨大家入睡后,他又拿着手电筒到食堂的里里外外转一圈,看看电源关闭没有,冷藏食品放好没有,第二天的食材准备好了没有……子夜时分,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躺到简易的行军床上。
检验无差错 力争新荣光
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一份结果为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不仅是一张通行证,更是一颗“定心丸”。在其背后,需要无数检验人在不分昼夜地“战斗”。七师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吕继荣就是其中一员。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吕继荣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科室,最后一个离开,每天都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工作,她早习以为常。2022年8月1日至8月31日,她所在的检验科已核酸检测186万人次,检测物表4029份,没有出现一例差错。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吕继荣用实际行动践行检验人的责任与担当。她所带领的是一支光荣的团队:2020年,检验科被兵团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1年,检验科又被评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吕继荣深知,荣誉属于大家,也属于过去;她始终一如既往地在检验路上踔厉前行,正如她名字一般:继承优良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自周边疫情发生以来,吕继荣带领检验科医务人员,担负起辖区内核酸检测任务。看着每天海量的检测标本,她不能停顿、大意、放松,必须马不停蹄、全神贯注投入到核酸检测工作。工作中,检测试管的盖子总是拧得特别紧,她每天都要重复拔盖上万次,隔着手套的手指都磨出了茧子。
PCR实验室是吕继荣与病毒“零距离”拼斗的战场。检测时要求工作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以防感染。从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到核酸检测和报告分析,她都要亲自参与工作,在实验室内常常加班到凌晨。防护服密不透气,实验时间又长,每轮实验下来,她满身汗水、满脸勒痕。每一次拖着疲惫的身躯从实验室里走出,都已筋疲力尽。但她咬牙坚持着,心里默默念叨着:加速,再加速!
吕继荣和丈夫都是医务工作者,各自战斗在不同的一线岗位。今年孩子面临高考。已到最关键时刻,吕继荣的父亲又患病需要照顾,但她只能将孩子送到年迈的父母家,毅然决然回到工作岗位上。
8月初的一天,吕继荣的弟弟发生了车祸。在弟弟住院治疗的近二十天时间里,由于工作繁忙,她也只匆匆去病房看过弟弟一次。
在兄弟师市请求帮助检测新冠核酸样本时,吕继荣又带领大家加班加点连夜完成了送来的标本,为兄弟师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得到了兄弟师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肯定和赞扬,为师市和医院争得了荣誉。
(以上均为七师胡杨河市党委组织部提供)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