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 首页 >胡杨融媒>时代楷模>详细内容

女子本弱 为医则强
——兵团奎屯中医院的女医护工作者印象

来源:奎屯日报 编辑:袁媛 发布时间:2022-10-11 20:45:50 浏览次数: 【字号: 

胡杨融媒记者 徐昌政

毛瑞香办公桌前挂了一张“医院大门饭店订餐单”,几乎将兵团奎屯中医院(以下简称中医院)大门附近的小吃一网打尽:鲁记陕西风味小吃、彭师傅家常菜、福来香刀削面、鲁氏陕西人家等等。品种更是丰富,几乎包罗了中西部地区常见的风味特色:煎包、胡辣汤、炒米粉、炒米线、肉夹馍、手工排骨面、酱烧鱼头、臊子面、椒麻鸡……

“要是能来个臊子面就好了,肉夹馍也行啊。”写病历累了,毛瑞香抬起头,凝视着不远处的订餐单,喃喃自语地说。要在以往,一个电话,想吃啥,不出一刻钟就会出现在办公桌上,可现在却成了奢望。

“面包会有的,坚持就是胜利。”不远处,隔了一张办公桌的张晓慧安慰道。

毛瑞香和张晓慧都是中医院内一科年轻的女医生,都在见习期,张晓慧比毛瑞香早工作七天,显得更成稳些。

疫情管理期间,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与外界接触,内一科的医护人员和中医院许多同事一样,主动申请住在医院,最长的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

因为跟踪采访援疆医生,我才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了解女性医护人员这个群体,见证一群嘻嘻哈哈、天真可爱的姑娘,穿上白大褂那一刻,瞬间变成坚如磐石、刚毅笃行、心存大爱的白衣天使,并从她们身上感受到女性医护者特有的勤勉、坚强、乐观、从容等崇高品质。

 妈妈爱你,等我回来

“我的妈妈是搞核酸的,她虽然没有时间陪我,但是我希望她每天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不论她干什么职业,我都会支持她……”看着家人发来的宝儿作文,坚持一线十多天的护理部干事马婧“老泪纵横”,这泪水既有高强度工作后的释放,也有来自宝儿的欣慰。马婧觉得她又满血复活了。

太不容易了,从9月16日起,她带队的中医院一线核酸采集队伍,负责天北新区夏哈拉、紫金苑、天香里社区等多个社区、54个企业、14个工地、2个园区(北工业)采样。此外还要负责天北新区辖区(各社区及工厂、企业、宾馆)流调人采核酸、物表采样。马婧和她的90后、00后的小姐妹们,每天穿着防护服,辗转于小区、企业、工厂,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几乎将体能逼到极限,确保“应采尽采,不漏一人”。

“妈妈,妈妈。”刚接通电话,视频那头,呀呀学语的儿子冲着李双双手舞足蹈,兴奋地张着小嘴巴。显然,小宝贝在电话前等了很久。工作忙,李双双已经两周没回家了,不满两周岁的宝宝托付给爷爷奶奶帮忙带,每天晚饭前,她都会抽空和宝贝打个视频电话。

“时间长了,宝宝每到这个时候就会在手机前等我。”刚跟儿子通过电话,李双双显得特别开心,一扫刚进门疲惫的状态,“我儿子聪明吧?跟我特别有默契!”

一旁的郭慧默默地低着头吃饭,好像没什么胃口。张晓慧刚准备给她夹点开胃的麻辣萝卜丝,她习惯性地摆了摆手。

“郭慧不是没胃口,她是在心疼孩子。”作为朝夕相处的过来人,护士长黄丽的话说到了点子上,也说到了郭慧的心坎上了。工作忙,郭慧提早给不满周岁的孩子断了奶,儿子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每次吃饭,想到孩子她就心疼。

郭慧很文静,话很少,除了工作餐时间来一楼的医生办公室,其他时间基本上在各个病房转,闲不下来。若不是穿着白大褂,像个大学生,她总是匆匆来,简单吃完饭,和同事打个招呼,又一路小跑着走了。

兵团奎屯中医院内一科是大科室,有6名医生(含援疆医生骈晓亮),12名护士。因为防疫、进修和待产等原因,目前在驻扎医院一线工作的有2名医生和7名护士,

7名护士恰似“七仙女”,实至名归。李双双是锡伯族人,五官精致,热情、果敢、爱美,她是科室和整个病区的“开心果”和“幸运星”,娇小的身体蕴藏着神秘的力量,有她在,气氛是轻松的、欢快的。

和李双双一样,刚参加工作的杜娟也特别爱笑,病房内时常会传出她爽朗的笑声。“要是我有这样的孙女就好了。”病房的一位老奶奶快出院了,依依不舍地拉着杜娟的手。

一般情况下,杜娟负责白班,除去中午吃饭时间,从早上九点二十上班,一直持续到下午七点半下班。上班第一件事,她便是跟着护士长查病房,除了常规的交班、环境检查,护理工作的“三主动”“四亮点”“五个一”……她不仅学得快,还能灵活应用。工作时间不长,聪慧的她在黄丽的悉心指导下,培养了敏锐的观察力。内行看门道,病房内任何细节问题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这段时间,一楼的医生办公室是内一科的“大本营”和“临时食堂”。办公室西向有一扇大窗户,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没有任何阻挡地倾泻进房间,这时也是办公室一天中最迷人、最热闹、最轻松的时光。忙了一天的医护人员得到短暂的休息,享受食堂的美味工作餐,补充一天体能,大家聚在一起,说说笑笑,顷刻间忘记了一天的疲惫与烦恼。

此刻,忙碌一天的古丽也放松身心,和大家打成一片,脸上露出会心的笑容。乘着难得的空闲,她给寄托在邻居家的女儿打电话:“宝宝,妈妈爱你,等我回来!”

守住一条线 顶起半边天

梁启超先生在《新民说》里讲:“妇人弱也,而为母则强。”意思是说女人的身体一般是比较柔弱的,但是一旦她生了孩子,为之人母后,就会因母爱的天性和本能,迸发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

时代发展到今天,随着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们的认知、格局也悄然发生变化。作为医护工作者,她们有自己的小家,她们心疼自己的孩子,但医院是她们的大家,为患者服务是她们的职责。在大家与小家面前,在危险和紧要关头,她们舍小家、顾大家,虽然不舍,但她们做出了刚强的举动与抉择,并用实际行动撑起“半边天”。

在中医院,我认识最早的是院办的张亚粉。9月19日中午,是她将我和3名援疆医生从驻地带进中医院的。从银杏园小区到兵团奎屯中医院车程不过十来分钟,这期间,她接了3个电话,解决和协调了4个问题。

办事果断、雷厉风行,令人心生敬佩。

“没办法的啊,这都是逼出来的。”对此,张亚粉解释说:“医院现在人手少,事情又多又急,不在第一时间想出解决的办法不行啊。院办就是纽带,我的职责是保障好医院日常工作这条线。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光是安排车辆就够我头疼的了。”确实,这段时间张亚粉忙得不行,偶尔在院内遇到张亚粉,她总是匆匆忙忙的样子。本想找她帮忙解决些生活上的必需品,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再不给她添乱了。

在中医院,最熟悉的是内一科的“丽姐”。“丽姐”叫黄丽,内一科护士长,大家都这么叫她,我们也跟着叫。她个头不高却自带大姐气质,这气质来自她对工作的负责,来自长期以来她事事冲在一线,亲力亲为,带头做榜样。

一群年轻的女医护工作者在她的影响下,有困难大家一起扛,有活抢着干。这段时间,内一科病患者增多,接诊量大,病情就是命令,不分昼夜。在人手紧缺的情况下,黄丽合理分配工作,将仅有的七名护士分成白班、早班、晚班,自己则全天候待命,累了就在护士值班室趴一会,眯一下。

“双双,忙过这阵,我请大家吃火锅。”晚饭时间,黄丽来个精神刺激法。

“真的啊,那可好了,我最喜欢火锅了。”明知是画饼充饥,李双双还是特别开心,好像火锅马上就能吃上了。

“我要吃麻辣烫。”

“我要吃串串。”

一时间,办公室里炸开了锅,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哪家的火锅好吃,哪里的烤串正宗,哪里新开了奶茶店……一天的疲劳顷刻间烟消云散,快乐弥漫着整个房间。

在中医院,最难忘的一张照片,是无意间拍摄的药剂药械科的王雪芹和薛静。9月19日,刚到中医院的那天晚上,采访完刘海云医生诊治农高学生后,时针已指向十一点,从内二科下楼准备回宿舍。此时,一辆载有各种药剂的卡车停在楼下,只见两名穿着白大褂的工作人员蹲在地上,借着手机微弱的光,在认真核对着什么,背后是居民楼的灯光。此情此景,我被医护工作者敬业精神所感动,眼前的画面似乎隐喻着医护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以微弱的光,点亮我们万家灯火!于是拿起相机拍下这珍贵的镜头。

后来知道,她们是王雪芹和薛静。当晚,载有8万支核酸采样管和各种药剂的货车到达医院,要在第一时间清理入库,并将第二天急需的试管和配套物品分发到位。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且不能有丝毫差错。王雪芹和薛静两名医生,凭借她们长年累月养成的细致入微的职业水准,一遍一遍过数清点后,在闻讯而来的针灸科、院办、内一科同事的帮忙下,这批物资很快入库、发放。

在中医院,最想当面采访的人是护理部主任张月鰆。未见其人,先闻其名,中医院处处流传着她的“传奇故事”。她身兼多职又能“全面开花”,年轻的她同时兼任中医院工会副主席、团委书记、护理部主任;荣誉等身又身体力行:“七师优秀共青团干部”“兵团优秀团干部”……

荣誉背后,是她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因为冲锋在一线,只能电话采访,电话那头传来嘶哑的声音,很难想象这是一名年轻女性,这几乎是累到极限了:平均每天休息两三个钟头,爱美的她不要说化妆了,几天都洗不上澡;老大在家上网课顾不上,五岁的儿子发高烧管不了,幸亏有对门邻居和年迈的老母亲帮忙照顾,不然真的招架不住了。

都说地球离了谁都能转,特殊时期,一线岗位还真离不开她,她人头熟、小区熟,一线工作历练过的她,经验丰富,关键时候判断准,决策快。她知道哪里有漏洞,哪里需要加强防范;消杀要领、组织纪律、工作细节、人员调试她自有分寸、谙熟于心……

本想了解更多一线工作细节,但时间对她来说太宝贵了,匆忙聊了几句,我主动挂断了电话。

在中医院,从内一科到核酸检测室直线距离不过100米,采访黄玉琼却很难。核酸检测室是重点防护单位,一般情况下严格禁止进入。黄玉琼和科室的同事们,承担着整个天北新区所有核酸检测任务,不管人手多么紧张,任务多么繁重,必须24小时出结果。

“核酸检测专业性很强,一个萝卜一个坑,其他人很难代替。”我们的同事唯有坚持,坚持,咬紧牙关再坚持。”黄玉琼哽咽着跟我说,“但我们也不是铁打的身躯,也有坚持不住的时候,机器不歇人不能停,以前检测人员三班倒,现在人手紧缺,只能两班倒,在负压的空间里,穿上厚厚的防护服,不要说高强度工作12小时,就是坐着什么也不做,一般人也受不了!我们的很多女同事,在进检测室前不敢喝水,不敢吃带汤汤水水的食物。”

如果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是“抗疫先锋队”,那么检测人员就是“幕后英雄”,检测室就是她们的战场,面临每天近万个试管,面对看不见的病毒,她们以柔弱的身躯,以钢铁般的意志,铸就抗击疫情的最后防线。

在中医院,像张月鰆、张亚粉、王雪芹、薛静、黄丽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她们是李金香、张玥、王洪娟、赵琰、李小芳、矫丽艳、田娜……在家里,她们顶半边天,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在单位,她们以专业、敬业顶起中医院工作的半边天。

面包会有的 爱情也会有的

为了让科室同事及时吃上热乎乎的早饭,这几天,爱睡“美容觉”的杜娟自告奋勇跟着“丽姐”到食堂排队打饭,西北清晨的气温有了凉意,似母女、似姐妹的她们,抬着的是早餐,也是家的温馨。

傍晚时分,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里,面对着永远写不完的病历,同样来自甘肃的张晓慧和毛瑞香相互鼓励,相约着一起去吃一碗家乡的浆水面。

“你说我这么漂亮,怎么没人追我呢?”何静像是在问别人,又像是问自己。一旁的徐俊萌接过话说:“算了吧,我这有对象,还不是跟单身汉一样。”

“你看看你们,一个个猴急猴急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内一科的护士个个貌美如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听了她们的对话,刚进门的黄丽忍不住笑着说:“快快,把我老公带的这个桃酥分了。”

黄丽的老公是防疫站的工作人员,趁着往医院送物资的机会,给大家带来了香甜的桃酥。

“面包会有的,桃酥不是吃上了吗!”黄丽现身说法,“爱情也会有的。”

“说实话,这群丫头真是人见人爱。你别看她们大大咧咧的,工作时候不叫苦、不叫累,心地善良得很,哪个娶了都是福气!”私下里,黄丽对我们说:“医护人员工作忙,与外界接触不多,认识异性的机会太少,不过也不要紧,这事医院领导替我们操心着呢!”

值了一夜班的徐俊萌从椅子上站起来,拉开窗户,朝霞在黎明时分如约而至。屋内,镜子里的她,依旧那么美丽。

是的,她们像天使一样美丽,穿着圣洁的白衣。

在无烟的战场上,与病魔短兵相接。

平凡岗位上用青春与芳华诠释爱与奉献。

无数病人在痛苦中醒来,在微笑中与她们告别。

她们是夜空中的繁星,满载希望等待明天。

她们是女儿,是母亲,也是天使。

她们是中医院的“半边天”。

女子本弱,为医则刚,不计回报,默默奉献。

她们是新时代的女性,是兵团精神的生动体现!

终审:贾雪红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