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保山:用心办好事办实事
胡杨融媒记者 王婷婷
如何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改善连队人居环境?怎样为职工群众建设宽敞明亮的“安心”房,不断提高职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二五团十连党支部书记高保山一直在苦苦探索着。
拆旧建新,拆迁可谓一件苦差事。对此,高保山深有体会。从2021年秋季开始,他就一直忙着连队老旧房屋的拆迁工作。这天已是他完成的第46户拆迁了。道尽千言万语,说破了嘴皮;历经千辛万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这其中的不易和辛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连队居民区住户中有接近三分之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很多人对拆迁补偿这一块报了很大的幻想。”高保山发愁地说。十连居民结构复杂,房屋年代久远,历史遗留问题多,拆迁难度很大。 职工董建厂在十连生活已有二十多年,几个月前,他花费两万多元刚把小院和房子翻修好,现在又让他把房子拆掉,他怎么也想不通。
为了拆迁的事,高保山隔三差五到董建厂家里做工作,不厌其烦给他讲述连队拆迁后的规划,以及党支部为职工群众打造美丽连队的决心和信心。但董建厂仍心有不甘,不为所动。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三年的军旅生活造就了高保山不屈不挠的毅力和意志。为使职工群众能够通俗易懂地理解危旧房改造和抗震安居房建设的相关政策,高保山不仅多次到城镇管理服务中心咨询,吃透弄懂相关政策,还组织职工群众外出参观。
参观美丽连队建设样板区后,董建厂深有感触地说,“房子是新盖的,道路更宽了,生活环境变好了,职工生活很幸福。”通过高保山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董建厂终于解开了心结,带头把自家的房子拆了,其他人也纷纷加入美丽连队建设中。
在高保山心里,民生无小事,每一件都要办到群众心坎上。事关连队发展的事,他会不遗余力,每家每户的特殊困难,他同样牵挂于心。
职工梁秀仁家庭负担沉重,妻子常年身体不好,还有3个孩子都在上学。在梁秀仁最困难的时候,高保山伸出了援手。“我棉花地所需的机耕费和机采费,都是高书记给我垫付的,现在机车费用都要现金支付,是高书记给我拿了两万多元钱。要不然耽误了农时,后果真的不敢想。”梁秀仁平时话不多,但说起高保山对他的帮助,他总是激动不已。
高保山把自家的房子做了抵押贷款,帮助梁秀仁签约种植了其他职工流转的土地,还给他传授种植棉花的技术,每到农忙的关键节点,高保山都会出现在梁秀仁的地里。现在,梁秀仁每年有十几万的收入,外债还清了,大儿子也找了工作,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梁秀仁说,“高书记对我真的好,十分感谢,感谢党的好政策,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高保山说“连队职工有困难,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助他们,让我们连的职工过上更好的生活。”
从2016年以来,高保山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党员参与意识,吸引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每周二下午,高保山都会抽出两个小时,和预备党员张磊一起学习。
“入党是我人生中最光荣的事,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性格内敛的张磊谈起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心里难以平静,兴奋不已。
张磊以前开过出租车、承包过鱼塘,收入时好时坏,仅够家庭的基本开销。几年前,在高保山和张磊父母的帮助下,张磊在连队开起了农家乐,再加上五十亩身份地的经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张磊从自卑变得自信,人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张磊的母亲张香花感慨万千。“看着高保山一直以来对张磊的帮助,我心里非常感恩,我家张磊身上的变化,都要归功于高保山的耐心真情帮扶呀!”
高保山是土生土长的兵团第二代,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要搞好连队的工作,就要和乡亲们沟通好感情,这样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到职工群众的心坎里。”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高保山冲锋在前、扛责在肩,用“十八般武艺”把职工群众的一件件大事小情办好办实,让职工鼓起了腰包,用真情温暖了人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