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责任为帆 以担当为桨 ——记七师胡杨河市总工会第一届“工会杯”“优秀班组”“优秀班组长”代表
10月30日,七师胡杨河市总工会开展2024年第一届“工会杯”“优秀班组”和“优秀班组长”评选活动,向25个“优秀班组”、20位“优秀班组长”和5个“优秀组织奖”单位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此次评选活动旨在通过表扬先进典型,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时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改革,进一步推动师市班组建设,激发一线职工群众的工作热情及团队精神,充分展现新时代师市产业工人的精神风貌。
优秀班组作为基层单位的中坚力量,在推动企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优秀班组长则是这些优秀班组的领头雁,他们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领班组成员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让我们以这些优秀班组和班组长为榜样,继续发扬“肩上有责任,心中有担当”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师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第七师农科所园林果蔬研究室:科研之光点亮农业发展之路
忙碌于农田之间,与职工在田间地头密切交流,把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作为职责使命;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科技强所、科技强团、科技强师为己任;他们用责任、坚韧、勤奋和务实,唱响一曲科技服务“三农”的壮丽赞歌。
他们就是第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园林果蔬研究室的成员们。
作为地州(市)级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下属的科研部门,第七师农科所园林果蔬研究室始终牢记使命,秉持严谨态度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多年来,承担科技部、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兵团及七师等各级项目一百八十余项,项目涵盖从林果、蔬菜新品种引种选育到栽培技术研究,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到示范推广等多个方面。
园林果蔬研究室建立了师域园艺作物品种引进、选育指标体系,加强了本区域优良品种的推广。引进并推广11类51种园艺作物新品种,在师市累计推广十万余亩,创年经济效益一亿元以上;选育的抗寒直立果树品种在新疆南北疆及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广泛推广,累计面积达十余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超十亿元。一系列园艺作物配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在师域范围大面积推广应用,在师市各团场建立科技示范点四十余处、科技示范户五十余户,累计推广五万余亩,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全方位持续开展科技服务,加快新技术的成果转化。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职工素质工程培训活动,每年在田间地头召开管理技术现场会二十余次,举办培训班5期以上,培训千余人次,培养了大批本土科技人才,为团场和地方培养了科技致富的生力军,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园林果蔬研究室自行培育出18个果树、蔬菜新品种,并通过国家或兵团、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先后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地市级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包括农垦部优秀科技成果奖、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
今年,团队荣获七师胡杨河市2024年第一届“工会杯”“优秀班组”称号。
(胡杨融媒记者 彭兴虎)
晨光生物公司浸出车间:强管理重创新提质效
11月12日,走进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克拉玛依有限公司的浸出车间,在30℃的高温下,工人们正小心翼翼操作着轰鸣的设备,进行生产浸出作业,确保产品质量、产量与生产安全。
生产部经理李志彬说:“当前,正值棉花加工旺季,有大量棉籽进厂。公司每天消耗近900吨棉籽,在这里通过浸出工艺提炼出棉籽蕴含的棉籽油、棉籽蛋白等物质,进行后续加工。”
浸出车间承担棉籽蛋白是生产中最为关键的浸出工艺环节,浸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整体效益。2023年,晨光生物投资1500万元,进行该公司自建厂以来最为庞大的一次技术改造,将预处理浸出车间进行全面设备升级更新。技改期间,车间团队成员积极熟悉设备、总结经验,确保公司这条数字化程度最高、最关键的生产线上不出现一点问题。目前,该生产线已投入使用,公司生产产能较改造前提升了15%。
自生产以来,浸出车间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不断打造“学习型团队,创新型班组”。每年派骨干人员外出学习,每月在内部开展技能培训,理论实践结合,新老思想碰撞。自车间建成后,团队共申请并发表《一种新型蒸汽回水余热利用装置》《可移动物料输送装置》《一种高效连续梯级料液分离装置》等9项实用新型专利。
李志彬告诉记者,学习不仅提高了大家的技术能力,还提高了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有一次,夜班交班后,公司圆盘干燥机突发故障导致停车。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本该夜班休息的员工坚持一块查找故障原因。大家合力排查,凭借着丰富的经验以及对设备的熟悉程度,最终解决困难。
不怕吃苦、爱岗敬业只是浸出车间团队身上众多标签中的一张。作为晨光生物各车间安全生产的学习榜样,浸出车间团队一直把安全事故学习设置为重要考核目标,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细节,责任到人。自生产线运转以来,浸出车间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连续多年获得公司“安全生产示范车间”“创新先进车间”等荣誉称号。
今年,浸出车间团队荣获七师胡杨河市2024年第一届“工会杯”“优秀班组”称号。
(胡杨融媒记者 王子恒)
第七师曙光幼儿园中班教研组:以爱与专业培育祖国的花朵
11月12日,在第七师曙光幼儿园中班教室里,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颜料、画笔和彩纸,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绘出最美的画面。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第七师曙光幼儿园中班教研组成员始终将法律法规及园所规章制度视为行为规范,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以《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约束自身言行,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关爱,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中班教研组组长董金玲说:“我们有科学完善的教研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们畅所欲言,分享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经验与见解,形成了浓郁的学术研讨氛围。”
在教学工作中,教研组成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高度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协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学习与生活详情,悉心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形成家园共育的强大合力,赢得了家长们的广泛赞誉与高度认可,为曙光幼儿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团队成员屡获殊荣。如董金玲、梁勇老师参与的课题研究斩获兵团教育科研一等奖,刘雨辰老师制作的视频荣膺兵团学前教育宣传月优秀案例,李妍老师获评师市最美青年教师等众多荣誉,彰显出团队的雄厚实力与卓越风采。
此外,该教研组积极参与园所组织的各类培训活动,参训率高达100%。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们全情投入,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并将所学知识巧妙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持续创新教学形式,显著提升了教学成效。在2023年园所举办的教师基本功大赛、集体教学观摩活动以及保育教师技能大比武等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今年,第七师曙光幼儿园中班教研组荣获七师胡杨河市2024年第一届“工会杯”“优秀班组”称号。
(胡杨融媒记者 陈露)
邱江涛:用责任与智慧显担当
11月12日,走进新疆锦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检维修车间2班班长邱江涛正在忙着检查设备,并与班组成员进行交流。
面对复杂的机械设备,邱江涛总能迅速找到问题所在,并制定出高效的解决方案。
“设备就像人体一样,只有深入了解其构造和运行机制,才能更好地进行维护和修理。”邱江涛说。
2023年6月2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停车晃电事件导致生产线上部分设备停运。面对这一紧急情况,邱江涛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抢修。
邱江涛冷静分析故障原因,迅速制定了详细的抢修方案,带领团队成员连续奋战了24小时,克服了技术难度大、时间紧迫等多重困难,最终成功修复了关键设备,使得生产线得以迅速恢复正常运作。不仅避免了公司可能面临的巨大经济损失,也为其他员工树立了榜样,展现了他在关键时刻的责任感和领导力。
在化工行业,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设备检修则是保障设备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邱江涛深知这一点,始终将设备维护工作视为重中之重。在他的带领下,检维修车间2班建立了严格的设备巡检制度,确保每台设备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
“邱班长不仅技术过硬,还非常关心我们的成长。他经常组织培训,让我们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班组成员仵建军说。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邱江涛深谙此道,他鼓励团队成员大胆尝试新方法、新技术。
“我们最近对捞渣机进行了技术改造,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维护成本。”邱江涛介绍。
邱江涛的出色表现也得到了公司和大家的认可。2019年、2022年,他两次被评为新疆锦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先进工作者”,并在2020年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钳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三名。今年,荣获七师胡杨河市2024年第一届“工会杯”“优秀班组长”称号。
(胡杨融媒记者 曹瑜瑜)
关剑平:用脚步丈量河岸 用青春守护大堤
26年来,在奎屯河流域治理工作中,他一如既往地坚持用脚步丈量河岸,用青春守护大堤。
他就是奎屯河流域水利工程灌溉管理处奎屯河新渠首加勒果拉水文组组长关剑平。
关剑平今年45岁,1998年8月,从农七师技工学校毕业后,便到奎屯河新渠首加勒果拉水文组工作。
关剑平所在的水文站两壁环山,山体地质松软,暴雨持续时间8分钟以上就极易发生山体滑坡,造成漫渠事故。为了密切关注河道上游水情及辖区雨情,他积极带领同事做好闸门运行、行洪排砂、水情预报等各项工作,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挺身而出。
有一次,奎屯河渠首干渠附近暴雨倾盆。职业敏锐性告诉关剑平:危险就要发生。他第一时间叫上同事一起冒着大雨,分头检查泥石流灾害点。
在三级电站进水口,关剑平发现有泥石流涌入渠道,随时都有漫渠,冲毁水利设施危险。他立刻通知渠首值班人员泄洪,向上级汇报险情,并冲上临近险情最近的分水闸等待调度指示。
完成这一系列操作5分钟后,新渠首断电断网,电话无法拨出……
所幸,险情处理迅速,关剑平和同事们及时完成了泄水,避免了灾害的进一步发展。
和许多水利工作者一样,每个雷电暴雨的夜晚,关剑平都会套上雨衣、拎上手电筒,嘱咐值班人员做好值班工作,然后自己去进行巡查。
“我多操点心,突发事件就会少一点。”26年来,他几乎每年春节都坚守在岗位上,只能通过视频或电话给家人拜年。
“择一事,终一生。”多年的毕力躬行,脚踏实地,让关剑平在2012年荣获第七师团委“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6年荣获第七师第五届“道德模范”称号,同年荣获兵团“道德模范”提名奖。2023年,他所在的班组荣获水利部百个“全国水文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今年,他本人荣获七师胡杨河市2024年第一届“工会杯”“优秀班组长”称号。
(胡杨融媒记者 张婷婷)
康利明:匠心仁术 护航新生命 “在我看来,做好妇产科医生需要的不仅是医术,更是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满腔热血。”11月12日,七师医院妇产科负责人康利明告诉记者,妇产科工作不仅关乎女性的身体健康,更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
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康利明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耐心倾听、细致询问,力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孕妇因前置胎盘大出血情况危急需要救治……”2023年9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康利明接到这一电话后,立刻赶往医院。从决定紧急实施剖宫产手术,到胎儿娩出,仅26分钟。但是,产妇仍处于危险中,刚出生的婴儿也是重度窒息。
面临这一危急情况,康利明带领妇产科医护团队与手术室、麻醉科、儿科协作,拼尽全力对患者展开施救,最终经过2个小时的紧张手术、抢救,母子平安。
在17年的从医生涯中,康利明帮助过无数妇女患者,也用双手迎接了无数新生命的诞生。为了更好地服务病患,她始终紧跟学科最新研究动态,不断寻找妇产科领域的难题和挑战。在她的带领下,近三年,七师医院妇产科医护团队完成七师科技项目6项,在国家级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篇,第二作者2篇。今年,她荣获七师胡杨河市2024年第一届“工会杯”“优秀班组长”称号。
工作中,康利明还积极注意做好“传帮带”工作,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手术操作、理论知识及沟通技巧传授给科室医护人员。
“康主任在工作上给我们悉心指导与帮助,生活中更是像姐姐一般关心着我们的成长,每当遇到困难她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同事韩雪连说。
对于康利明来说,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在妇产科,她时刻都能感受生命鲜活的存在,好像自己的生命永远都崭新,并且灼灼生辉。
康利明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医生,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始终敬畏生命,急病人所急。以后我仍然会一如既往踏实工作,认真生活,初心不改。”
(胡杨融媒记者 张婷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