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市177个农家书屋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胡杨融媒记者 宋亚丽 赵昀哲 王梦晗 通讯员 胡欢喜 郭伟
2月10日,走进一三〇团胡杨荷韵文化馆农家书屋,各类书籍在书架上整齐排列,少儿绘本、医卫生活、农业科技等应有尽有。屋内设施完备、环境宜人,几位职工群众正津津有味地翻阅着书籍。
一三〇团退休职工赵建华是这里的常客。只要有闲暇,她便约上老姐妹前来,在书海畅游。
“这个文化书屋办得真不错。有空来看看书,既能陶冶情操,又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赵建华感慨道。
该书屋藏书一万余册,设有服务台、自动化借阅区等功能区域,面向团场职工群众免费开放,借书也很便捷。
一三〇团中学六年级(2)班的学生侯文雅说:“我平常喜欢看科学和文学类书籍,这儿都很齐全,有空就来借书,特别方便。”
据悉,一三〇团共有农家书屋16个,涵盖二十多个书籍种类。书屋持续推进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充实存书种类、补充书刊数量,力求满足群众多元阅读需求。
一直以来,七师胡杨河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举措,通过延伸阅读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挖掘平台功能等有效措施,推动农家书屋提档升级,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一二九团淮安里社区农家书屋也别具特色。这里被打造成集红色教育、图书阅读于一体的综合场地。社区不定期组织职工群众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其学习主阵地的作用。
“社区书屋书籍多样,还陈列着老物件。不管是学习还是参观,都意义非凡。”一二九团居民张华说。
该社区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真正做到“屋”尽其用,成为群众的“文化加油站”,切实增强大家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目前,社区有图书1230册,社区党支部书记赵原红介绍:“社区聚焦职工群众高品质阅读需求,依托农家书屋开展法治培训、全民阅读等活动,提高书屋利用率。针对个性化需求,及时更新图书分类,更好地服务大家。”
近年来,师市持续发力农家书屋“软硬件”建设。以文化阵地为根基、主题活动为亮点、图书资源为支撑,积极探索“农家书屋+”多元模式,让农家书屋“用起来”“红起来”“活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当下,师市共有177个农家书屋,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图书总量达三十余万册。师市以“十大民生行动”为着力点,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建设实事,2024年就补充更新图书一万余册,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读好书、好读书,畅享知识带来的富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