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师胡杨河市 生态安葬树新风 绿色殡葬惠民生
胡杨河4月6日讯(胡杨融媒记者阿曼古丽 王子恒)4月3日,在七师胡杨河生态陵园第一届节地生态集中安葬仪式上,大家共同见证生命谢幕的温度与移风易俗的新风在改革中交相辉映,178位逝者通过花坛葬完成了节地生态安葬仪式。
“过去一亩地只能建造240个传统墓穴,现在每平方米的花坛就能摆放6个可降解式骨灰坛,一亩地可放3990个可降解式骨灰坛。”七师胡杨河生态陵园理事长李伟说。
4月2日,奎屯福寿园文化有限公司也举行了第5届生态环保葬仪式,13位逝者的骨灰被装入可降解环保坛,安葬于生态葬区。数月后,骨灰坛将自然降解,与草木土壤融为一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殡葬改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倡导绿色文明殡葬新风,推行骨灰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以更多惠民殡葬成果推动节地生态安葬,职工群众接受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以绿色殡葬的生动实践,立体呈现惠民、节地、生态殡葬建设的“师市答卷”。
奎屯福寿园文化有限公司自2017年开创免费生态环保葬以来,采用草坪、花坛为主体,不设墓碑、不占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纪念树等方式寄托哀思,既节约土地资源,又彰显了“生命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环保理念。目前,已有35位逝者以生态环保葬的方式安息在此。
“传统的安葬方式一般一人占地面积在1.5平方米以内,而节地葬只需要0.3平方米,真正做到了节约土地、绿色环保无污染。”奎屯福寿园文化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李芬介绍说。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民政部门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利用多种宣传渠道普及节地生态安葬知识,引导职工群众践行“绿色清明”渐成新风尚,从“入土为安”到“绿色生态”。以生态小墓穴撬动移风易俗大变革,探索出一条殡葬改革的新路径,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更培育了新时代的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能。
师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邵龙表示,师市民政局将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节地生态安葬的设施投入力度,同时出台惠民补贴政策,广泛宣传,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积极推广使用可降解骨灰盒,逐步向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转型。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