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 绽边疆教育新颜
胡杨融媒记者 曹瑜瑜 赵昀哲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积极探索青少年教育创新路径,依托“红领巾课堂”特色活动,汇聚返乡大学生与西部计划志愿者力量,将红色教育与趣味教学相结合,为边疆青少年成长注入新活力,也让新时代青年在奉献中实现价值,推动当地教育事业焕发新面貌。
8月18日,在七师胡杨河市“红领巾课堂”内,传来阵阵清脆的朗读声。孩子们围坐成圈,手持印着兵团历史故事的广播剧剧本,在西部计划志愿者吕星瑶的指导下逐句练习配音,时不时展开小声讨论,课堂氛围热闹又专注。
除了广播剧配音,“红领巾课堂”还开设了红色故事会、科普实验、心理健康等活动课程,将思想引领与兴趣培养相结合。孩子们在听故事、做实验、互动交流中,既了解了兵团历史,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协作意识,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成长动力。
“‘红领巾课堂’就像一座桥,连接红色教育与孩子的成长。我们在广播剧剧本中融入兵团历史和屯垦故事,让孩子从小理解家乡的奋斗历程。对我而言,这是一次与孩子们共同在这片土地上感知历史、传递精神的珍贵机会。师市团委对这项工作的支持,也让我们志愿者的付出真正落到实处,切实为孩子们带来受益一生的体验。”吕星瑶说。
除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扎根奉献外,返乡大学生也成为“红领巾课堂”的重要力量,他们带着新鲜知识与对家乡的热爱,为课堂注入多元活力,与志愿者共同搭建起青少年成长的助力平台。
8月20日,返乡大学生周宇恒正与师市团委工作人员交流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共同完善课程内容设置,确保教学设计更加贴合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这是他第二次参加“红领巾课堂”活动,显得比去年更加从容。
“利用假期参与‘红领巾课堂’,希望帮助孩子们拓展课本之外的知识,让边疆教育更加多元。这段经历让我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有了新思考,也坚定了我毕业后返乡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周宇恒说。
如今,在七师胡杨河市,“红领巾课堂”已成为青年人才奉献边疆教育的重要载体,西部计划志愿者与返乡大学生用青春行动,将红色基因传承与多元知识普及融入教学,不仅让孩子们在趣味课堂中收获成长,更让边疆教育在青年力量的注入下不断创新发展,绽放出充满活力的新容颜。七师胡杨河市团委将持续完善“红领巾课堂”机制,吸引更多青年投身边疆教育,为师市青少年成长与教育事业进步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