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师胡杨河市:科技创新驱动企业转型 产学研融合结硕果
7月16日,在新疆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工人正在对蒸馏废液焚烧装置进行定期检修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该套装置应用了高盐危废多源协同处理技术,可实现对危险废弃物再次加工利用,达到彻底无害无污染处理。
“该项目是对危废资源化利用后剩余的高盐碱危废物进行深度加工,通过高温焚烧回收热量,产生的蒸汽可作为前端热源,同时,焚烧后的废盐具备下一步分盐的前端处理条件。”新疆邦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经理袁世东说。
一直以来,七师胡杨河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师市科技创新力、产业集聚力,全力助推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项目前端装置年处理危废物5~6万吨,盈利近1000万元。企业正谋划二期分盐装置建设,建成后每年可节约天然气能耗费约800万元,节省废盐及额外填埋费约3000万元。产业链完整后,项目一期稳定收益约1000万元,项目二期仅天然气费用节约和填埋费减少就约4000万元。
一直以来,企业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成立企业研发中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与中国科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大学等院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目前,企业拥有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企业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称号。今年,企业凭借高盐危废多源协同处理技术项目荣获第四届七师胡杨河市创新创业大赛暨第八届奎屯市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
“我们每年根据科研项目需求一事一议,科研项目花费约占营业额的5%~10%,今年计划达到8%~10%。公司内部同步开展4~5个科研课题项目,并定期协调进度以确保高质量按期完成。”袁世东说。
为积极引导师市企业创新,师市加强科技服务和培训,并针对重点企业项目进行送政策上门服务,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7月16日,在新疆东浩天成储能材料有限公司蒸发车间中控室,工作人员正在通过中控系统,密切关注各生产线运行数据,确保各生产线满负荷生产。该生产线应用腐蚀箔废酸资源化利用制备饮用水级净水剂技术,将企业前端腐蚀箔生产线产生的废酸回收再利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蒸发项目是把从生产线下来的酸性废水,通过蒸发来进行分离,分离之后,将水循环利用,剩下的物料做成净水剂,一天能处理600方废水,能为企业节约不少水。”蒸发车间负责人杨宝鑫说。
近年来,新疆东浩天成储能材料有限公司依托母公司新疆金泰新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兵团电子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为主要研发平台,充分发挥科研人才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攻克电子铝箔三废处理难题,形成资源循环利用、连续流反应工艺等优势,构建“生产—回收—再利用”闭环体系。
“除腐蚀箔研发外,我们还开展了高分子纳滤膜及扩散渗析器用高分子纳滤膜研发。这两项技术落地将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师市给予我们巨大支持,尤其是人才落户和引进方面的资金补助切实到位,为研发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疆东浩天成储能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鹏飞说。
据了解,师市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十四五”期间,落实师市本级科技专项经费逐年递增规划,累计投入8280余万元用于支持科技创新。同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争取兵团科技项目35项,获兵团科技资金支持3790万元,企业创新意识和积极性显著提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21年的8家增至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家。
七师胡杨河市科技局副局长蔡晓丽表示,师市将继续加大科技企业培育力度,构建梯度培育后备库,主攻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科技创新。同时,突出重点产业科技需求导向,优化重大项目组织机制,形成自下而上的科技需求机制,狠抓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搭建交流平台,推动科技型企业攀高逐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