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北经济技术开发区老旧小区“焕新” 居民幸福“加码”
8月28日,天北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天北经开区”)英华里社区“新区夜话恳谈会”如期召开,社区居民、联户长与物业、小区改造施工方、监理单位等多方代表,围绕绿源里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交换意见、共同“会诊”。
“建材堆放能不能更规范”“施工噪音能不能避开休息时间……”恳谈中,居民抛出关切问题,各方现场回应,共同商议并现场敲定多项解决方案和整改时限,实现从“提出问题”到“落地解决”的无缝衔接。
“居民最关心的就是工程的质量问题,施工方、监理和项目经理也作出承诺,有一到两年的保质期,只要居民有需求,我们随时过来。”奎屯天北城投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准噶尔路分公司绿源里小区物业经理张国利说。
绿源里小区承载着2852户、6174名居民,建成至今已超过二十年。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基础设施老化、配套服务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对其进行系统性改造提升,已成为回应居民迫切需求、保障民生福祉的当务之急。
该项目自今年5月25日起进场施工,总投资8185万元,主要改造内容包含建筑改造、道路改造、给排水管网、供热管网、燃气管网、电力管网及附属配套设施。
“现在,工期已经进入地面收尾部分,道路部分计划在9月20日完成地面铺装,外墙粉刷预计在9月30日完成。”新疆北方建设集团工业设备安装公司项目经理郭嘉俊说。
此次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涉及面广、群众期望值高、社会影响力大。如何把民生工程办到居民心坎上?天北经开区拿出了“关键一招”:让居民全程参与、监督。
施工前期,天北经开区充分问需于民,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征集居民意见,从“改什么”到“怎么改”,全程听取居民心声,回收调查问卷1820份,问卷覆盖率87%,共收集意见31项,形成问题清单并对照改造,让改造内容更加精准、直击痛点。
“希望这次小区改造能让生活更加便利、环境更加优美,尤其是针对优化停车位、更新健身设施、水电管线、消防设施等方面要做得扎实一点,让我们在小区可以住得更加安心、踏实。”英华里社区居民张昕莹说。
从“政府配菜”到“居民点单”,这只是此次小区改造中居民群众全程参与、共治共享的一个缩影。
在施工过程中,天北经开区还创新推行“居民监理”模式,从小区居民中推选出一批有责任心、懂工程基础常识的代表组成“五人监督小组”,紧盯材料关、工艺关和质量关,让改造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受得住检验。张新平是联户长,也是五人监督小组的成员之一,每天在小区里转一转、“找找茬”成了他日常工作之一。
“这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生活,我们只要发现了问题,不管大小,在一致沟通汇总后,就把意见反馈给居委会。”张新平说。
老旧小区改造,改的是环境,聚的是民心。天北经开区将工作主动“向前一米”,针对小区内行动不便的老人,组织专人开展“上门问需”,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噪音、出行、安全等问题进行提前预告和精细化协调,真正将民声作为施工的“指挥哨”,力求改造工作全覆盖、无盲区、不留死角。
“今天早上有老人提出下水道水篦子不平整的问题,我会积极地和施工方联系,让我们小区改造更精细化。”英华里社区联户长杨江立说。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天北经开区在七师胡杨河市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将民意诉求转化为施工蓝图,让百姓期盼成为现实画卷,将老旧小区改造和基础设施提升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扎实推进,全面更新了水电气路等基础配套。其中,新增停车位八千一百余个、新增绿化面积18.7万平方米,让老百姓家门口的环境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天北经开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李东升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前,很多居民反映停车难、管道老化、环境杂乱,大家盼改造、盼提升的呼声非常强烈。天北经开区坚持“民有所盼、政有所为”。截至目前,已完成8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惠及居民1.7万余人。天北经开区将继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扩大改造覆盖面的同时,通过强化共建意识、拓展共治路径、聚焦共享目标,让改造成果不仅“改得好”,更能“守得住”,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共建更高品质的幸福家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