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详细内容

第七师胡杨河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3-05-08 18:21:49 浏览次数: 【字号: 

第七师胡杨河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完善内需体系的重要支撑,是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为乡村振兴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兵团商务局等15部门关于转发<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的通知》(兵商务函2022〕9号)的有关要求,结合第七师胡杨河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域商业概况

第七师胡杨河市2019年12月挂牌成立,辖11个农牧团场、164个连队和胡杨河经开区、天北经开区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奎东农场位处奎屯市辖区,天北经开区为兵地融合城区)全师总人口25.27万人(团场人口均在3万人以下,连队常住人口均在500人以下)。2021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46.6亿元,同比增长9.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亿元,同比增长19.3%,人均可支配收入38988元,人均消费支出25083元,年快递收发量约116万件。

第七师胡杨河市挂牌成立两年来,城市各项功能设施处于初建阶段,县域商业体系正在加快谋划建设。至2021年末,师市暂无县级商贸中心、配送中心和冷链配送中心;有团镇级商业中心区11个,其中:1个团场已建成增强型乡镇商贸中心,4个团场经设施改造和完善业态后可升级为乡镇级商贸中心,5个团场需新建乡镇商贸中心;连锁便利店69个,物流快递网点35个(含邮政网点),均通达到团镇一级。近年来,随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各团场连队进行合并调整,少部分连队集中居住建设美丽乡村,大部分连队设立作业点,常住人口较少,现有连队便利店45家,经营设施较为简陋,且均未通达快递和电商经营。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上,围绕137团大棚蔬菜产业建设了蔬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蔬菜年销售3亿元以上,并出口销往哈萨克斯坦等国;围绕葡萄和蔬菜种植产业,已配套建设5个分拣加工中心、冷库22座、气调库1座。现有农贸市场(菜市场)11家,近年来不断推进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达到4家。

通过近年来的培育发展,师市现有县域商业建设龙头企业6家,其中:胡杨河八点阳光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连锁便利店经营龙头企业,现有加盟连锁便利店60家,自建有配送中心及物流体系;新疆天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为商业地产开发龙头企业,是师市重点国有企业,已建设运营天北新区创客大厦、胡杨河市雅园等大型商业地产项目;新疆农垦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农产品流通重点企业,是师市重点国有企业,下设有白糖、棉花、番茄酱等大宗农产品加工企业,同时,合并原供销服务体系,开展各类农产品供销体系建设;新疆胡杨河青来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为冷链物流配送经营龙头企业,在建有大型保鲜库改造和冷链配送中心项目;新疆锦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为种子和农资经营龙头企业,是师市重点国有企业,下设有种子加工企业,在各团场建有农资销售网点;新疆中亚食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电商公共服务龙头企业,是瑞豪电子商务产业园成立的电商服务企业,下设有电商销售企业、电商培训学校、电商科技服务企业、电商供应链企业,2021年设立七师特色产品馆及电商直播矩阵,着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体系建设。目前,由于胡杨河市是新建市,尚无快递物流分拣中心和快递物流企业注册,也无连锁餐饮、住宿总部企业入驻。

(二)前期工作进展

近年来,七师着眼于胡杨河市“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发展需要,针对新建市商业设施不完善、商服功能不足、规模流通企业少、农产品销售困难等短板和问题,以规划为引领,以政策为保障,强基础、固优势、补短板、扩增量,加快谋划和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

1.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十四五”商业发展规划。委托深圳综合研究院开展“十四五”商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的标准和要求,确立了“打造胡杨河市商贸主中心、天北新区商贸副中心,建设胡杨河市商贸物流园、天北新区瑞豪电子商务产业园、胡杨河经开区产业物流园,培育各具特色的团场商贸支点”的“一主一副三园多点”现代商贸发展布局,以及“健全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街区商业便民服务体系、完善升级农产品流通体系、扶持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五大流通体系建设方案,规划投资34.6亿元、实施关键项目34个。规划发布后,有关项目将严格遵循《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的要求和标准进行建设,并着力开展商品采供、物流配送、电商服务等功能资源整合工作,确保县域商业建设全面规范提升。

2.专项施策,大力培育商贸流通龙头企业。针对新建市引领商贸和旅游行业发展龙头企业匮乏的短板,于2020年10月专项出台了《第七师胡杨河市商贸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暂行办法》,每年从师市财政预算1500万元专项资金,专项用于商贸旅游业企业提档升级规模、发展新型业态、参与商贸和旅游体系建设、促进消费活动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实施两年来,已培育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企业79家,并且在连锁经营、电子商务、消费促进、夜间经济、农产品流通等领域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新型项目,其中部分企业已成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关键项目的实施企业,为下一步工作的扎实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3.紧盯项目,扎实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对于县域商业建设中必须实施的关键项目,师市与相关企业一同开展实地调研,对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的要求和标准,论证项目的选址、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监督等环节,形成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试点方案。至目前,县域商贸中心、县域公共配送中心、公益农产品市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冷链配送中心以及县乡村三级便民店的建设主体、建设选址、建设标准、建设期限、运营管理模式已具体落实,其中:胡杨河市冷链配送中心已进入改造实施;胡杨河市公共配送中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公益农产品市场项目可研已编制完成,待资金明确后实施;胡杨河市城市商业综合体已完成土地购置,进入前期手续办理阶段;师团连三级便民店已形成初步方案,将由连锁便利店经营企业牵头,与邮政快递企业、电商企业、再生回收企业、农机农资销售企业合作,在连队选择当地合适职工进行培训,并因地制宜改造房屋设施,形成便利超市、物流快递、再生回收、电商直播、农机农资销售“五合一”经营,目前已选择123团3个连队筹备试点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强化。县域商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统筹协调多个部门和师团连三级工作机构,须建立高度协调、统一行动的协调推进工作机制。目前师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尚处于前期筹划阶段,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尚未形成较强合力。

2.政策资金有待明确。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点多面广,并且是基础设施、经营设施、信息化建设、人才培训和资源整合等方面同步投入和推进,单一单项投资难达效果,全面实施所需资金额度巨大。多数项目公益性强,但投资回报率低,企业自主投入或社会融资的意愿不强。另一方面,师市财政收入较低,又处于城市建设初期,各项基础设施均在初建和改造阶段,难以持续保障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大量投入。

3.资源整合有待优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在项目功能、商品采购、物流配送、经营管理、公共服务、人才输送、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大量的资源整合工作。师市现有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具备一定规模,但长期以来侧重于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投入项目自用现象突出,在资源整合方面缺乏一定实力和经验,难以实现县域商业建设资源高度整合、运营管理高效规范的预期效果。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和年度分解任务

以胡杨河市为县域商业建设统筹城乡商业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抓好商贸、物流、电商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师团连三级商业网络建设,引进和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引导和扶持企业下沉供应链和物流配送,延伸功能服务,弥补市场缺位和薄弱环节,贴近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满足团场连队职工群众的消费和便捷服务需求。

2025年,新建师市综合商贸中心1个,师级商贸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分批新建和改造10个团场商贸中心(新建6个,改造4个),总数达到11个,乡镇级商贸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对164个连队中具备条件的67个连队,因地制宜新建和改造69个连队便利店,由师级连锁商超经营企业统一配送,具备条件的连队商业网点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师市公共配送中心1个,其中分设农产品配送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以及快递分拣配送中心,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师团连三级物流整合配送工作,师级物流配送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在69个连队便利店同步设立快递收发设施和物流信息系统,协调物流快递经营企业与便利店配送企业合作,统一快递配送,形成69个连级快递网点。引导师市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筛选有特色产品的连队和便利店经营者,开展电商人才培训和网店、直播间搭建工作,具备条件的7个一体化连队设立电商网点,农村电商覆盖率达100%。年度分解任务如下表:

建设内容

2021年底数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数量

覆盖率

数量

覆盖率

数量

覆盖率

数量

覆盖率

数量

覆盖率

师市综合商贸中心数量、覆盖率

-

-

新建1个县级综合商贸中心,覆盖率100%。

(自2022年起建至2025年建成运营)

(镇)商贸中心

数量、覆盖率

5

50%

7

70%

10

90%

11

100%

11

100%

(村)商业网点

数量、覆盖率

45

70%

45

70%

52

75%

62

90%

69

100%

师级物流配送中心数量、覆盖率

-

-

-

-

新建1个县级公共配送中心,覆盖率100%。

(自2023年起建至2024年建成运营)

快递进连(村)

数量、覆盖率

-

-

45

70%

52

75%

62

90%

69

100%

(镇)连(村)

物流整合率

-

-

-

-

52

50%

62

60%

69

70%

农村电商覆盖率

-

-

-

-

-

-

3

45%

7

100%

(二)县域商业建设类型和标准

坚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的原则,严格参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建设要求和适用范围,合理布局师市商业建设的类型和标准。至2025年,围绕打造胡杨河市商贸主中心的发展规划,并按照“西部人口较少、商业欠发达的县”的标准,布局建设基本型县级综合商贸中心1个;按照乡镇人口适用标准,分批新建和改造基本型乡镇商贸中心2个、增强型商贸中心9个(含现有增强型1个);按照“常住人口均在500人以下的行政村”的标准,建设和改造69个基本型连队便利店;按照“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低于100人的县”的标准,新建基本型公共配送中心1个。按照“县域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和低温处理率20%以上”的标准,对现有5个农产品集配中心进行改造,达到基本型的要求。年度分解任务如下:

建设内容

2021年底数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数量

覆盖率

数量

覆盖率

数量

覆盖率

数量

覆盖率

数量

覆盖率

改造提升师市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数量及占比

基本型

-

-

新建1个基本型县级综合商贸中心,覆盖率100%。

(自2022年起建设至2025年建成运营)

增强型

-

-

-

-

-

-

-

-

-

-

提升型

-

-

-

-

-

-

-

-

-

-

建设改造团(镇)商贸中心数量及占比

基本型

4

40%

4

40%

1

10%

2

20%

2

20%

增强型

1

10%

3

20%

8

70%

9

80%

9

80%

提升型

-

-

-

-

-

-

-

-

-

-

建设改造连(村)级商业网点数量及占比

基本型

45

70%

45

70%

52

75%

62

90%

69

100%

增强型

-

-

-

-

-

-

-

-

-

-

提升型

-

-

-

-

-

-

-

-

-

-

建设改造师级物流配送中心数量及占比

基本型

-

-

-

-

新建1个基本型县级公共配送中心,覆盖率100%。

(自2023年起建设至2024年建成运营)

增强型

-

-

-

-

-

-

-

-

-

-

提升型

-

-

-

-

-

-

-

-

-

-

建设师域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数量及占比

基本型

-

-

-

-

5

20%

5

20%

5

20%

增强型

-

-

-

-

-

-

-

-

-

-

提升型

-

-

-

-

-

-

-

-

-

-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成立第七师胡杨河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师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师长担任副组长,师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财政局、国资委、发展改革委、教育局、工信局、公安局、司法局、人社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水利局、文体广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统计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团委、总工会、妇联等22个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推进师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计划和有关政策,协调解决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督导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确保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达到预期目标(协调工作机制另行制定)。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商务局,成员由商务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有关业务工作人员组成,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第七师胡杨河市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研究草拟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工作计划、有关政策提交领导小组审议决定,跟踪督导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组织开展项目申报、专项资金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优化师域商业网点设施布局

一是建设打造师市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支持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新建师市综合商贸服务中心,重点建设购物中心、商贸中心、大型连锁商超等商业设施,丰富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健身、教育、亲子等业态,提升物流、金融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商旅文融合消费场景。二是建设改造团场商贸中心鼓励和引导商贸流通企业通过自建、改造、合作等方式,建设改造一批团场商贸中心,推动商品零售、餐饮、娱乐、美容美发、维修、亲子、健身、教育、电商等业态融合,配建宾馆酒店、邮政网点、金融网点、固定停车场等商业及配套设施,优化生活服务供给,改善乡镇消费环境。三是改造连队多功能商业网点鼓励支持电商、物流、连锁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特许加盟、联营联销、供应链赋能等方式,改造提升现有夫妻店、小卖部等传统网点,发展新型乡村连锁便利店,为农民提供日用生活必需品、基本农资等商品购买以及电商、快递收发、生活缴费、农产品上行、涉农信息等服务,满足农民便利消费、就近销售需求。鼓励和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建设综合服务站点,并与连队便利店实现寄递收发等资源、功能、服务整合共享。(师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天北城投、金融办、自然资源局、各团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完善师团连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一是打造域物流配送体系核心枢纽综合考虑师域商贸经济、人口规模、选址布局等因素,支持新建改造县域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完善标准化的仓储、快递分拣仓、冷库等设施,引入零担专线、城乡配送、快递分拣、冷链等经营业态,满足统仓共配要求,提升师市公共配送中心服务功能、辐射能力,打造域物流配送体系核心枢纽二是发展师团连物流共同配送。引导师市物流公共配送中心逐步整合域内各类商品代理商、供应商、经销商货源,利用师市公共配送中心及师团连三级服务网点配送车辆,实现统仓共配;实施“快递进”工程,支持供销、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企业开展市场化合作,将各品牌快递寄递件进行统一分拣、运输、配送、揽件。加强对连队快递物流服务定价的指导监管,简化农村快递业务许可程序,完善农村快递末端网点备案流程。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参与师域公共配送中心建设,加大团连配送车辆的投入,支持邮政快递企业利用连队公有房屋建设村级公共服务网点支持对从事团连物流标准化配送车辆通行便利。师市发改委、商务局、交通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农发集团、各团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发展师域现代流通供应链服务

一是支持大型企业开展供应链赋能。鼓励大型电商、邮政、快递和商贸流通企业以师团重点下沉和延伸供应链,推广应用新型交易模式,为中小企业、个体商户提供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销售分析、库存管理、店面设计等服务,增强连队实体店铺经营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鼓励重点商贸物流企业打造为批发市场提供的统仓共配、商业连锁企业的共同配送、公共配送中心集中配送、中央厨房团餐配送等配送模式。二是加强产销对接服务。结合师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鼓励标准化生产、供货稳定的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直采直购、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实现精准对接,不断充实、扩大农业特色产品上行供应链,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拓宽销路。三是深入推进品牌战略。打造棉、糖、酱、乳制品以及葡萄、枸杞等大宗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品牌,培育连队种养殖和小规模生产加工的土特产品品牌,通过加强检验检测体系、质量可追溯体系、品牌认证体系等建设,做大做强师市品牌经营企业队伍持续开展“1+N”品牌宣传推广,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加大推广力度鼓励品牌农产品企业与电商平台、MCN机构合作,开设农产品线上销售专区,拓宽品牌供应链和电商供应链渠道。(师市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文体广旅局、市场监管局、农发集团、各团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促进师域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产地市场体系。支持流通企业开展产地市场建设,提升价格形成、信息服务、物流集散、品牌培育、科技交流、会展贸易等主要功能。二是完善衔接农产品产供销体系。大宗农产品主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为基础,提升产地初加工、批发和零售等环节功能,促进流通节点有效衔接,完善跨区域产销链条。综合考虑节点功能、地理位置、产销规模等因素,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骨干批发市场和骨干流通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信息互联互通、设施共用共享。三是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冷链水平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规模适度的产地冷藏保鲜设施,逐步提升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能力。加强设施改造提升,促进冷链物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深度融合、集群式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冷链物流骨干网建设进度,搭建起城乡冷链物流骨干网框架,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支持引导生鲜电商、邮政、快递企业因地制宜建设前置仓、分拨仓,配置冷藏和低温配送设备四是扩大连队电商覆盖面。强化师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统筹能力,为电商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运营公司等主体提供市场开拓、资源对接、业务指导等服务,提升连队电商应用水平。全面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实现特色农业团场连队全覆盖师市发改委、商务局、农业农村局、农发集团各团场按职责分工负责)

)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和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源头治理,落实企业进货查验责任和质量承诺制度。加大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突出对涉及人体健康安全等重要指标的检验,严格依法做好不合格产品后续处理工作。畅通团场连队消费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现场检查和抽查。以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消费食品为重点,强化对食品生产者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添加、滥用食品添加剂、掺杂使假、标签标识不规范、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师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资金安排及项目计划

(一)安排方式

兵团县域商业补助资金采取兵团统筹、切块到师、整师推进的方式安排奖补资金,兵团统筹跨师域的物流、供应链等重点项目。师市根据遴选项目实施情况,结合中央财政服务业发展资金管理的规定及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统筹各类相关政策资金做出具体安排。

(二)项目计划(按建设年限排序)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类型

承办单位(企业)

投资额

(万元)

建设周期

1

第七师胡杨河市城市商业综合体

新建

新疆天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38000

2022.06-2025.12

2

第七师胡杨河市冷链加工配送中心

新建

新疆胡杨河青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1200

2022.01-2023.12

3

第七师128团商贸中心建设项目

新建

新疆泽宇佳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00

2022.10-2023.10

4

第七师128团商业广场建设项目

新建

胡杨河市融建恒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4500

2022.09-2023.10

5

第七师128团3连葡萄冷藏保鲜库

新建

新疆沙漠胡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500

2022.06-2023.08

6

第七师129团园艺连果蔬保鲜库

新建

胡杨河市良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1000

2022.03-2022.12

7

第七师团场连队便连店改造项目

改造

第七师各团场

1380

2023.04-2025.12

8

第七师胡杨河市物流公共配送中心

新建

新疆胡杨河农业产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400

2022.06-2024.12

9

第七师123团奎河商业广场

新建

胡杨河市水韵置业有限公司

20000

2023.04-2023.12

10

第七师124团商贸中心改造项目

改造

胡杨河市泉硕商贸有限公司

1200

2023.04-2023.12

11

第七师127团商贸中心改造项目

改造

第七师127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750

2023.01-2023.12

12

第七师129团商业综合体项目

新建

第七师129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3000

2023.03-2024-12

13

第七师131团升隆电子商务广场

改造

第七师131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2000

2023.04-2023.10

14

第七师137团商业综合体

新建

第七师137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1500

2023.04-2024.12

15

第七师123团冷链中心项目

改造

第七师123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4000

2023.04-2023.12

16

第七师124团冷藏保鲜库改造项目

改造

第七师124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400

2023.04-2023.12

17

第七师125团果蔬保鲜库改造项目

改造

第七师125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100

2023.04-2023.12

18

第七师126团保鲜库建设项目

新建

第七师126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600

2023.01-2023.12

19

第七师127团保鲜库建设项目

新建

第七师127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560

2023.01-2023.12

20

第七师128团7连冷库改造项目

改造

第七师128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150

2023.05-2024.10

21

第七师129团9连冷库改造项目

改造

第七师129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200

2023.03-2024-12

22

第七师125团商贸中心改造项目

改造

第七师125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500

2024.04-2024-12

23

第七师126团戈壁母亲商贸中心

新建

第七师126团城镇管理服务中心

3500

2024.04-2024-12


   计:



89440


五、保障措施

(一)严格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专项制定资金使用清单,进一步明确资金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师级公共配送中心、团级商贸中心、连级便利店等项目建设和改造,连锁配送、物流配送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和改造,电商经营网点建设以及电商培训、指导、维护等公共服务;参照《县域商业建设指南》有关项目约束性目标、设备设施及功能要求,细化支持具体范围和支持标准,并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二)强化项目管理制度

全面强化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项目跟踪管理,跟踪指导、协调和督促各项目建设,确保项目有序实施。项目建成后,由项目实施企业报相应监督管理部门验收,采取查阅资料和实地查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验收,达到相应项目建设标准、功能设施标准以及评价指标的,予以验收通过,形成验收资料备查。

(三)完善日常监督机制

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和资源统筹,在实施逐企逐项专门部门和责任人进行日常监督措施的基础上,突出专业监督管理,委托审计部门和监理咨询等第三方机构介入协助监督管理,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确保项目如期达标完成建设

(四)建立信息公开机制

充分发挥师市门户网站政务公开专栏信息公开作用,公开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资金政策支持文件以及项目和实施企业遴选条件及结果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凡接受中央财政奖补的单位和企业必须按要求填报相关信息数据,师市各数据接收部门要依法保护信息安全。

 

 

 

 

 

 

 

 

 

 

 

                                

 

 

 

 

 

 

 


终审:王舒柳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