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河畔石榴红】趣味汉字课堂 厚植文化根脉 ——胡杨街道以语言文字为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暑假期间,胡杨街道创新推出“中华文化微课堂”,组织辖区20余名儿童参加。通过追溯汉字演变、探索构字智慧,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播下稚嫩而坚定的种子。
课堂上,街道干部以日、月等字为例,展示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轨迹。“原来我们写的字,几千年前是这样的呀!”学生焦钰涵拿着临摹的甲骨文“家”字兴奋地说。老师解释到:“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小朋友,‘家’字都来自同一个源头,这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基因。”孩子们在追溯汉字演变中,既掌握字形变化规律,又体会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连接古今、凝聚共识的重要纽带。
在趣味叠字环节,街道干部以众、晶、磊等字为例,剖析三人为众,三石为磊的构字逻辑。学生依芭达提·木太来普看着“焱”字说:“小火苗聚在一起,就像我们各族小朋友的心聚在一起越来越暖。”
接下来,胡杨街道将持续创新形式,推出更多融合文化体验与语言学习活动,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连接各民族心灵的纽带,深植“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种子。(通讯员:洪全荣)
编辑:刘爽
审核:石磊
终审:丁璟
终审:邵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