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详细内容

【胡杨河畔石榴红】当铸牢专题研讨班遇上中国古典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别样传承

来源:第七师胡杨河市党委统战部 发布时间:2025-04-16 18:45:23 浏览次数: 【字号: 

4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活动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胡杨河市2025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做好大统战格局下的民族宗教工作专题研讨班中展开,此次培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教学创新融合,特别引入中国古典舞课程,为学员们带来了一次沉浸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

舞动文化根脉,共学团结之韵

c9011ba556dc47c9b78ee02991befd11.jpg

课堂上,舞蹈老师从古典舞的基础手位、脚位教起,“提襟”“按掌”,一招一式细致讲解。学员们积极踊跃,全神贯注,努力跟随老师的步伐,力求将古典舞特有的"形、神、劲、律"完美呈现。教学过程中,舞蹈老师巧妙融入各民族舞蹈文化的关联解读,例如古典舞中的“云手”“圆场步”与少数民族舞蹈中的欢快节奏、灵动转身一脉相承,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厚底蕴。  

丝竹共鸣民族韵 袖舞凝聚团结情

f1429a4c5ea54b2783abf5e5f3898b17.jpg

古典成果展示环节,学员们身着点缀特色纹样的练功服,或挥袖如云,或踏步生风。接着,两位少数民族同志热情地展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歌舞,不同风格的歌舞元素在这一刻和谐交融。“舞蹈是超越语言的文化交流。”授课老师表示,“当学员们共同完成一组动作时,不仅是在学习艺术,更是在实践中体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创新教学形式,深化教育实效

此次将古典舞引入干部培训,是师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教育的一次创新尝试。理论灌输不如亲身实践,学员通过舞蹈这样的身体语言,直观感受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互鉴共生,从而夯实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正如一位学员所说:“今天的共舞,让我们跳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舞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这才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样子。”

古典舞教学不仅为学术研讨增添了艺术气息,更启发了学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思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员们在艺术熏陶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自信。(通讯员:杨璐 牟纯仪  于淑凡)

编辑:刘爽

审核:石磊

终审:丁璟


终审:邵杰
×

用户登录